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来历
在春秋时期有晋文公重耳, 他的臣子介子推在他落难时,割自己的肉来给他解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时候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文公寻他的时候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来,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是这的:“清明复清明”。故此,把那天定为寒食节(农历三月八),全国都吃冷食,不得生火。
清明节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哦,所以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大家要记住哟~
清明节·习俗
扫墓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季节,作为中国人更是强调“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
清明节最基本的礼仪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踏青
踏青踏青又名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季节。我国民间素来有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拜“城隍爷”
老北京过清明节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也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除了灶王爷、财神爷外人们最信奉的神佛。
清明节·气候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
清明节·诗词
清明 / QingMing
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唐代〕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王禹偁 〔宋代〕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今天 我们在海院
缅怀先烈 继往开来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
珍惜时光 把握青春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往期推荐
海院“宅校”进行时...
海院限定口罩丨拥抱不一样的春天
网课笔记大赏来袭,教你‘‘玩’’转网课
图片:魏鑫宇
作者:张雪琪
审核:张辉 吴姗姗
责编:冯艳华